原文刊登於 2020.1評鑑雙月刊第83期
文/李孟學 國立成功大學第十學院助理教授 /王育民 國立成功大學教務處教務長
網路原生代的學習挑戰
2019年入學的大學新生,每一位皆是生於21世紀的網路原住民。這一世代的學生因擁有隨手可得的行動科技,得以二十四小時連結全世界的影音訊息,這其中也包含了可讓人目不轉睛及虛擬互動的手機遊戲。有能力自主學習的學生,在自我追尋無盡驅動力下,透過方便的行動工具,看世界、了解世界、甚至積極地向世界學習;對於無動力學習的學生而言,方便可得的行動工具卻成為讓他們可以隨時藏匿在虛擬的世界,成為與世隔絕的避風港。
大學教師的教育挑戰
環顧2019的大學校園裡,所有的教師來自20世紀,有的因著與時俱進可將科技輕易地融入課程教材及教學,但也有的卻避免或排斥將科技工具應用於其教學上。更具體地來說,每一個大學教師都有其不同的教與學歷程,在資訊封閉沒有網路的年代(千禧年以前),教師是課堂上唯一的知識傳遞者,擁有絕對的權威,教學模式以單向講述為主,在被動的華人文化裡,學生主動對話的場景在那時的教學現場中少之又少;在資訊爆炸網路崛起的年代(千禧年之後),教師的知識與權威漸漸受到四通八達的網路影響,面對無動力世代的學生,單向講述的方式已無法吸引學習者的目光,因此互動教學、動手實作、走出教室、踏進場域、面對真實產業等教學設計成為教學實踐研究常見的教學型態,因此,善於教學的教師,因著能夠自主學習,得以運用工作坊型態的教學、培養助教協助授課、甚至邀請產業專家與企業講師進入大學校園等種種方式,不斷迭代創新的教案來改善教學現場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成效。然而,善於研究、不擅與人對話或面臨計畫與升等壓力的教師,於其有限時間中的剩餘時間,將之奉獻及維持於改變教學現場學習氛圍的努力,就成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挑戰。
Comments